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报告

文章来源: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日期:2024-06-13 17:36 浏览量:

一、部门概况

(一)机构组成。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财政预算单位包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下属单位、巴州区分局及下属单位、恩阳区分局及下属单位、经开区分局及下属单位。其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9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包括市土地储备中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市土地整理中心、市规划馆、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管理中心、市国土空间利用研究中心、市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支队。

市局机关内设机构:办公室(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科)、法规科(信访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科(市不动产登记局)、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内部审计科)、国土空间规划科(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科、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科、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监督科、地质勘查与矿产管理科(安全生产办公室)、地质灾害防治科、行政审批科、自然资源督察科(执法监管科)、财务与资金运用科、人事科。

(二)机构职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决策部署,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按照规定权限,拟订涉及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执行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负责全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和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负责全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标准体系;推动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发展和对外合作;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便民化等工作。

(三)人员概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财政预算供给人员共436人,其中:行政人员54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73人、非参公事业人员230人、退休人员79人。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市自然和规划局2023年财政拨款总收入25315.12万元。当年预算收入21433.8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15322.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5970.51万元,其他收入141.16万元。结转资金2734.89万元,存量资金1146.36万元。

(二)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市自然和规划局2023年部门决算总支出23227.0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236.81万元;项目支出15990.23万元。

三、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一)制度建设情况

我局建立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机关公务车辆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及监督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规、完整。

(二)绩效目标管理情况

1.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局围绕部门职能,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设定了绩效目标,与相应的资金使用内容、范围、方向紧密相关。符合相关法规和总体规划,符合单位长期发展规划,与“三定方案”部门职责相吻合。

2.绩效目标填报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我局将项目支出做好了绩效目标的编制并及时录入项目库,加强了对立项依据、绩效目标、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等指标的审核。绩效目标指标填写完整可行。

3.绩效目标过程监控的规范性和长效性。我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对照绩效目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绩效目标过程实施有效监控,达到了规范性和长效性。

(三)综合管理情况

1.政府性债务管理。我局无政府性债务。

2.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我局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四川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等相关管理规定,编制政府采购计划,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采购。

3.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2023年我局“三公”经费预算批复为63.6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运行费54.5万元,公务接待费9.14万元,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年终决算支出63.6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运行费54.5万元,公务接待费9.14万元,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

4.资产管理情况。我局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做好固定资产采买、报废、调整等相关管理工作。部门资产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资产管理卡片,及时更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5.信息公开情况。我局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进行了预算等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

6.财务核算以及依法接受审计、财政监督情况。我局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严格财经纪律,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等检查部门,依法接受财政、审计、巡察监督。

(四)综合绩效情况

1.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1)市城建档案管理及档案库房建设经费。一是印发城建档案政策法规宣传单,结合档案业务指导进企业、进工地,结合档案业务交流座谈等,开展档案法、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300余场1500余人。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目前已完成31个项目157个单体工程档案审查,发出整改补正告知书200余份,出具档案审查验收意见书32件,完成5500余卷纸质档案和430G电子档案入库工作,确保了联合验收时效。三是接待档案查询利用350余人次,为相关利害关系人提高查询利用服务108人次、为建设单位提供查询利用52人次、协助纪检司法机关查询服务86人次,累计调阅档案3882卷、复印利用档案3762卷。

(2)市本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及矿产资源管理经费。一是上传天府调查云平台自主新增图斑1.7万个、日常核定图斑1.2万个、补充调查图斑1.7万个,组织开展线上单图斑市级核查,严把质量关。累计开展综合动态监测5期。二是完成三个县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审批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内53宗矿业权退出工作;成功出让一宗制灰用石灰岩矿探矿权,实现出让收益3350万元;印发实施《巴中市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实施方案》,拟开展15个区块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五是高质量办结矿业权延续、变更等业务14件,办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5件,完成2023年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公示信息实地核查和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

(3)规委会、督察员及国土卫片执法经费。一是全市共巡查3643次8938人次,重点区域巡查覆盖率达100%,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发现并制止土地违法案件56件,面积281.44亩(耕地102.8亩),其中实际立案12宗,查处违法面积283.48亩(耕地96.66亩),退、收回土地面积296.93亩,拆除构建物面积225.02平方米,没收构建物面积108019.92平方米,挽回经济损失1228.57万元。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下发《责令停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通知书》66份;有效制止矿产违法行为7宗,非法开采所得18300吨,没收非法开采所得,并处罚款296.61万元。违法用地行为发现率100%,报告率100%,制止率100%,有效地制止了违法占地的发生。二是基于国家、省级标准对巴中市测绘资质单位开展测绘成果质量、测绘资质、保密检查,规范了我市测绘资质单位在开展测绘工作的行为,有效的提高了测绘成果质量,对巴中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测量标志普查要求,完成全市范围内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GNSS成果33个,C级GPS控制点18个,一、二、三等水准点158个测量标志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并建立全市测量标志档案,按要求录入全国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对维护国家测绘基准安全,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4)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经费。一是市级实施8个省投资、2个地方投资和3个土地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整改规划设计方案通过省整治中心审查,并通过市财政评审。二是完成各县区27个申报入库项目现场踏勘,其中土地开发复垦项目5个,土地整治项目22个,并出具踏勘报告;完成各县区申报立项现场踏勘项目12个,并出具踏勘报告。完成恩阳区文治街道办事处金鼓岩社区、宝元寺社区、清泙社区、兴隆镇千丘塝村土地整治项目优化设计成果资料评审工作。完成平昌三十二梁镇黄角村、迎凤村土地整治项目和平昌县灵山镇凉亭村、天花村、朝阳村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单位招投标工作和资料成果专家评审工作。

(5)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耕地保护经费。一是建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和移动“一张图”APP。整合各部门和各级政府提供的各类国土空间相关业务系统14个,发布服务300余项,汇集形成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4大类32中类空间数据共计349项,为各业务科室及部门提供了便捷、丰富、互动的信息服务。二是组织通江县制定完善《2023年大通江河管理保护四张清单》,明确管理保护任务31项,并对照清单内容开展巡河问河,截止12月底,已完成任务31项,完成率100%。开展暗访督查1次,常态化巡河6次,发现问题8个,针对发现的问题,以“发点球”方式督促通江县相关责任部门整改销号,已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到位。张家河生态修复工程三标段自龙北街路口至檬子河,全长1.8公里,已全面完成,更新了下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管线,新建河堤挡墙、5处跌水堰、2座人行桥、改造桥1座,景观打造12830平方米。三是印发并实施《巴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落实国家“双重”规划,督促指导通江县、南江县开展生态修复规划编制。

(6)城乡增减挂钩经费。一是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申报项目29个,涉及面积9955.29亩。二是继续推进项目实施,投入资金23238万元,完成拆旧复垦1873亩,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61个,新建农房1225套,安置4682人。三是53个项目申报验收,其中19个项目已取得指标确认函,验收节余指标1447.1985亩;有27个项目已完成省市联合核查,预计验收节余指标1778.442亩;有7个项目省厅正在组织审查验收资料,预计可验收节余指标648.114亩。

(7)规划编研、监督巡查及测绘经费。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森林花园建筑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全面完成市国土空间规划、3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4个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审查和复核,《巴中市化工园区申报建设工作目标清单》中涉及我局的4大类8小项工作任务,积极对接省厅和市级部门,完成巴中经开区化工园、平昌石龙门化工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审及化工园区安全选址评估报告、地质勘察及报告、地质灾害论证报告、用地审查意见、遥感影像图等工作。在规划编制研究、技术服务、重点项目保障、巡查监督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8)土地出让业务费。组织编制并发布《巴中市中心城区202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出让计划》。合理布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产业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精准高效保障文旅、康养等重大项目用地,将省市级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应保尽保。完成中心城区土地供应备案审查77宗,面积2830亩,涉及土地价款28.5亿元。进一步加强全市土地供应管理,以去库存为主,适度紧缩全市房地产用地供给,合理把握土地供应规模、结构、节奏和时序,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9)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配套经费。一是全市明确村(组)包保干部3210人,推进制定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监测员AB岗责任体系。二是全面掌握15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规模、威胁对象,组织开展全市116处卫星遥感解译图斑现场复核工作,复核在册隐患点1565处、销号点674处、治理工程142处,清理加固维护15处。三是开展汛前专题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演练,全市共开展培训3196场次、培训人员54909人,演练4592场次、参演人员49734人。四是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预报,共发布预警22期,全市向各级防灾责任人员、在建工程负责人等发送预警短信97000余条。五是开展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再评估,共排查在建项目工棚营地149处,发现23处在建工程工棚营地存在地灾风险隐患,督促全面落实各项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10)规划馆物业及运行维护经费。规划馆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团队参观3500余场,14万人次,提升了城市形象,参观满意度每年都在90%以上,先后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并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位,需要实时完成馆内物业服务、绿化养护、水电、展陈更新、设备维护等支出,确保展馆正常对外开放,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贡献积极力量。

(11)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项目经费。一是编制迎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发布。二是参与接待省科技厅杨品华副厅长一行来巴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接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卡山管理中心、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浙江常山地质公园来巴交流公园建设工作,与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浙江常山地质公园结为姊妹公园,共促公园发展。三是按照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要求,巩固提升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相关基础性工作,常规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地质遗迹保护、公园研学旅行等工作。四是结合4.22世界地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6.25土地日、全国科普日等节日开展地质公园专题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并荣获第七届“最美地球印记”主题科普活动暨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周活动年度贡献奖和优秀作品奖。五是派员参加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2023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省内首次世界地质公园工作交流会并签署《合作倡议书》,共商公园保护与发展。六是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荣登“长江瑰丽地貌之旅”线路。

(12)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2023年中坝拆迁安置还房项目。该项目实施完成修建安置还房15.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755个。解决了中坝片区1000余亩集体土地上被拆迁安置还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活跃周边商户。改善了中坝片区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13)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2023年市级土地储备工作经费项目。该项目一是完成了中坝、杨家坝后山排水沟工程和后坝零星土地范围内地上附着物补偿等工作;回风A-03-19号地块及道路等6宗地块房屋拆迁超期过渡费的审核支付工作;龙泉小区LQ-B-01号地块内市气象局6.5亩国有建设用地和龙泉外国语学校2.67亩土地收回成本的审核工作,推进实施收回富怡房产“雅博苑”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本审核工作;二是完成了中坝及杨家坝后山排水沟建设工程,完成投资金额1800余万元,对巴中市龙泉李家碥排水沟新建项目,采取深度研究项目规划、设计,目前,完成了该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及评估、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及立项批复等工作。三是积极对接中央、省有关部门,申请龙泉李家碥排水沟新建项目中央债券(国债)资金3500万元,争取中坝、杨家坝后山排水沟建设工程中央债券(国债)1500万元;四是完成了佛江路原巴师附小和北出口加油站2个拆迁项目的安置还房分配工作,共安置拆迁户23户,完成回风小区A-03-19号地块及道路用地安置还房抽签选房工作,共安置拆迁户 527户;五是完成黄家沟“问题楼盘”的化解工作并办理不动产登记500余本,正加快推进后坝“问题楼盘”的化解处置工作(后坝安置还房项目基本化解);六是完成中坝拆迁还房项目、黄家沟河堤结算审计工作,并按照《审计报告》要求,报送《审计整改报告》,积极应对黄家沟安置还房破产清算等工作。

(14)巴中市土地储备中心北龛寺CDEF地块拆迁安置还房减少项目。一是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化解矛盾的同时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幅度提高了居民满意度,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过渡费的及时支付,有助于不稳定因素的减少和风险可控;四是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沿线居民得到实惠,消除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居民出行问题及安全,持续发挥效益。

(15)巴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2023年平台建设管理工作经费项目。完成证书证明约6万本;完成不动产登记非税收入120万元,协税护税0.5亿元,推动百姓货款50亿元;完成11.9万份档案电子化工作,完成进行增减挂钩指标回款1.5亿元,达到保障巴中市不动产登记事业继续发展目的,盘活老百姓沉淀资产,推动巴中经济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市本级不动产登记期盼参与项目满意度≥90%。

(16)巴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2023年不动产信息系统统一集中布署及数据清理建库提升项目。完成巴中市三区三县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分析、迁移,建设全市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补充完善并解决各区县历史疑难问题,规范登记流程和收取要件材料,及时发现并解决增量登记数据接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不动产数据质量,提升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效率,减少登记的出错率,一定程度上避免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按照目标流程实施,通过部门间系统接口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进行网络共享传递;进一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企业和个人减少各类出具证明、出图打印等费用,登记业务一窗式受理、全域通办新模式的开展,节约通行等费用,同时,环节的减少及办事效率的提升,市协同共享平台的建设,可很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系统和数据库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通过市协同共享平台的建设,可实现与横向住建、税务、金融、法院、公安、司法、水电气、公积金、民政等相关部门的不动产信息实时共享与交换,为各横向部门提供最为现势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实现与纵向省级对应业务系统的信息实时共享交互,为纵向业务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登记格式;在使用数据时,由于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提高,基本可以直接使用,节约数据重复采集处理成本,加快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周转与使用效率达到保障巴中市不动产登记事业继续发展目的,盘活老百姓沉淀资产,推动巴中经济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市本级不动产登记期盼参与项目满意度≥90%。

(17)巴州区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及2023年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经费。根据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巴州区农用地170.13万亩,建设用地20.36万亩,未利用地面积4.01万亩;耕地62.71万亩,园地1.7万亩,湿地0.45万亩、林地88.53万亩,草地0.2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6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74万亩,其他10.94万亩。2023年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以双月为周期,围绕监测内容,分析专项监测成果,针对疑问图斑进行核实整改,形成专项监测分析报告,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根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一上”数据显示,全区现有耕地62.87万亩,较2022年净增1600亩,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长,党政同责、逐级负责、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逐步形成。

(18)巴州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经费。常态化开展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巡查、排查,组织全区22个乡镇、98个社区、229个村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宣传活动,在22个乡镇、273个村安装田长制公示牌耕地,通过加强宣传,使耕地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树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意识,确保巴州区耕地保有量64.234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5.6598万亩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全区2023年流出耕地约1.8万亩需全部恢复到位,严格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落实耕地进出平衡。设计、制作296个田长制公示牌并安装到位,其中区级1个、乡镇22个、村273个。全年恢复耕地2.06万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调出0.97万亩、补划1.69万亩。

(19)巴州区农村房地一体化登记经费。完成 7.2万户权籍调查工作,实现不动产确权调查率、不动产确权外业测绘、建立不动产图形数据率达到 100%。项目实际完成权籍调查户数约为 7.2 万户,项目实际完成率为 100%。该项目基本上按照进度进行,绩效执行情况良好,项目达到了预期成果。项目实施不仅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农村住宅土地合理利用率,而且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率,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023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颁证6325本,农村不动产登记颁证数据已实时上传54134本。

(20)巴州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汇交经费。巴州区现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678 宗,本次更新汇交的范围是针对本辖区及经开区全部已登记的集体所有土地,2023年完成巴州集体土地所有权及成果汇交 1678宗,完成率100%。于2023年10月18日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征地补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自然领域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1)巴州区不动产平台管理经费。2023年不动产登记中心巴州分中心共受理45987件,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10177本,不动产登记证明3798份。协税护税6010万元,协助收取出让金300万元,支持企业和群众获得融资贷款351409万元(其中办理国有资产确权登记29宗。);2023年共受理信访件85件(其中12345市民热线信访61件;办理市长信箱件3件,书记信箱3件,问政四川9件,网信件4件,群众诉求“大起底”5件),已全部办结,化解率为100%;2023年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18宗;完成各类勘测定界工作共计439宗,其中(设施农用地80宗,三类建设用地12个批次,临时用地5宗,土地利用竣工验收11宗,新建农房285宗,土地报征资料9个批次,出让土地37宗)。

(22)巴州区卫片执法工作经费。2022年卫片执法工作。2022年自然资源部下发巴州区卫片执法图斑610个,监测面积3092.81亩。经过前期内业分析和图斑筛查,判定需要整改住宅、产业、交通、其他等4大类问题违法图斑119个,监测面积675.15亩,其中耕地面积343.79亩(基本农田面积158.13亩)。分别是,住宅类图斑33个,面积23.49亩,其中耕地面积17.47亩(基本农田面积14.83亩);公共服务类1个,面积0.34亩,其中耕地面积0.28亩(基本农田面积0.27亩);产业类18个,面积43.55亩,其中耕地面积31.94亩(占基本农田面积16.7亩);交通类67个,面积607.77亩,其中耕地面积294.1亩(基本农田面积126.33亩)。目前,巴州区2022年违法耕地占比为7.99%,违法比例为7.32%,根据省自然资源厅核算问责标准,经开区应纳入巴州区后,违法耕地占比为4.64%,违法比例为5.59%,均低于国家、省问责标准。2022年度立案查处4宗,退还土地23487.4平方米,收缴罚款374488.95元。非住宅类房屋信息补充摸排工作。部、省共下发巴州区问题图斑44823个,通过内业判断筛查,完成11115个图斑外业实地举证,并组织技术力量逐个乡镇(办事处)开展摸排举证业务培训,此项工作按照要求高质效完成。全年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7宗,年度卫片违法耕占比例为8.47%,低于问责标准。2018-2020年卫片违法图斑整改率74%,超既定任务。2021年、2023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销号。

(23)巴州区空间规划奖补资金。充分利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内相关政策,优化南坝、莲山湖、化工园等片区部分地块的总规层级的用地布局;全面完成5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审,开展6个试点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审查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等26个项目设计方案,大力提升了城市品质。

(24)巴州区土地出让收入经费。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为全区所有省市重点项目“一对一”配备“用地保姆”,共计组卷报征7个批次789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9宗2296亩,合同价款收入16.9亿元。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650亩和盘活闲置土地581亩,超额完成任务。

(25)巴州区地质灾害配套资金。组织避险转移3200余人次,全区地灾防治连续12年“零伤亡”。开展群测群防专职监测220处,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3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0户,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培训/演练覆盖率>90%,规划任务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填报率100%,按时编制并启动2023年度实施方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64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370人,监测预警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实施区群众防灾减灾参与度≥85%,实施区域受益人群满意度≥90%。

(26)巴州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经费。该项目整治规模10302.06亩,规划完成格田整理2333.87亩,旱地整理2832.46亩,水田整理3097.04亩,配套排水渠4668.79米,整治山坪塘2座,新建蓄水池2口,新建涵管24米,整治灌溉渠278.83米,新建提灌站2座,整治田间道7112米,配套错车道4处,整治生产路5440米,标志牌1处,单体标志牌130个。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实施后达到预期目标,预计实现新增耕地341.90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农民参与项目建设,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通过项目实施,将项目区内未利用地都建设成了优质稳产高产农田。项目实施以后,将田间道路连成网,田块规整成方,土地得到平整,水利灌排设施配套完善,项目区内所有的新增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方田,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盘活土地,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经营方式。有利于土地流转,构建农村产业发展新平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27)恩阳区耕地保护工作经费。完善“区镇村+网格”四级田长责任体系,通过“巡田APP”注册田长达2645名。探索“田长+林长+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媒体暗访曝光各类问题45个,验靶整改率100%。探索构建“田长+公安、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协作联动机制,实行全面排查、查处整改、督查问效“全链条”监管。全力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我区“四个坚持推行田长制”被省自然资源厅全省推广;恩阳区“三长联巡”织密耕地保护网在中国自然资源报专栏刊登。完成年度耕地“进出平衡”2.22万亩,超任务数1300亩。截至目前,我区违法占耕比下降至1.42%,历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除G245项目外全部整改销号。柳林镇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5个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排查整改项目新增耕地指标1226亩,省自然资源厅已审查通过。

(28)恩阳区土地出让业务工作经费。积极组卷报征,本年度获批6个批次3719亩建设用地(含苍巴高速2867亩、米仓文化公园、花间堂二期、南方草饲料等);省自然资源厅正在审查6个批次和2个单列项目共2007亩建设用地(含G245、米仓文化公园二期、明阳工业园等)。坚持向存量要空间,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全年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651.14亩,土地价款收入10.32亿元。

(29)恩阳区日常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经费。通过部、省下发图斑制作调查底图,并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2023年度的地类、面积、属性及相关图层属性信息的变化情况,更新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形成年度变更增量包,逐级报省级和国家级核查后,更新形成2023年度国家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同时,主动与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对接,掌握涉及国土利用变化的有关管理数据,搜集整理了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临时用地、其他农用地自主复耕、设施农用地、耕地动态监测等相关数据,结合部省下发的遥感影像、监测数据、地理国情监测矛盾图斑、用地管理信息、新增撂荒耕地数据、恢复属性数据等相关数据,在“2022年变更成果”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与权属信息核实,全面发现掌握了2023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形成了2023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

(30)恩阳区卫片执法工作经费。坚持“零容忍”打击违法用地,立案查处14宗161.02亩,没收构建筑物7.62万余平方米,拆除构建筑物507平方米,获评省级优秀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卷宗1宗。稳步推进卫片执法整改,销号问题103个812亩。

(31)恩阳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树牢“防治结合、防胜于救”理念,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防”“救”协同,时刻做好地质灾害风险应对准备和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争取到位地灾综合防治资金1070余万元,实施并完成地灾治理工程7处;核销隐患点62处,日常监测隐患点123处,实现连续11年地质灾害“零伤亡”。申报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国债资金9015万元,全力织牢地灾防治网。2023年4月,恩阳分局获评“2022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恩阳区推行“AB”岗制度建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第一防线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值得推广”。

(32)恩阳区2023年地灾防治专项资金。开展群测群防专职监测176处;完成避险搬迁50户(一般户35,低保户15户);完成6处工程治理和1处排危除险;完成3处重点乡镇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1处斜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详查;开展8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建设(市局统一组织实施);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1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培训和演练覆盖率达到100%,规划任务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填报率达到100%,按时编制并启动2022年度实施方案达到100%,,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较过去五年提高,监测预警区地质灾害防范能力,实施区群众防灾减灾参与度≥85%,实施区域受益人群满意度≥90%。项目实施后保护受威胁群众518人和财产2270万元。

(33)恩阳区空间规划奖补资金。编制完善五个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督促指导各镇(街道)按需编制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全力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项目用地保障。2023年承办规委会12次,共审议研究土地供应、规划方案等议题94项(其中规划编制类10项;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类24项;土地供应类59项;其他事项1项),进一步加强规划监督管理,提升用地审批效能,保障项目质量。

(34)恩阳区“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奖励资金。落实“增存挂钩”机制,通过腾退收回、开工建设等方式处置闲置土地9宗373.05亩,批而未供土地1492.5亩占年度任务数的358%;审核办理235户60.01亩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等农村“三类”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和6宗155.69亩临时用地手续,上图入库36宗334.2亩设施农用地备案资料,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35)经开区2023年度地灾防治专项资金。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4处,专职监测任务数18处。通过项目实施及专职监测员人工巡视,实现“防+治”有机结合,有效保障辖区近2100人、5300万元生命财产安全,防灾效益明显,社会各界认可。

(36)经开区土地出让业务经费。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财综〔2006〕68号)文件,经开区局2023年土地出让业务经费125万元,省级专项“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奖励资金50万元,并于当年全额用于该项目支付。2023年组织供应土地30宗1690亩,合同价款9.56亿元;通过行政+司法等手段,催收历欠价款 0.17 亿元,实现土地收入12.92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经开区的项目用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7)经开区不动产登记平台管理经费。宣传贯彻实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规、规章和政策。通过项目实施,在银行分设9个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在大厅增设“办不成事窗口”,采取“证缴分离”等方式化解楼盘“登记难”,化解问题楼盘4个,办理问题楼盘《不动产权证书》2988本。全年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件9660件,支持企业和群众获得融资贷款约60.05亿元,有效保护不动产权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大力减少政府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8)经开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及耕地保护工作经费。通过项目实施,全区共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16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21万亩,出台《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进出平衡”常态化管理的通知》、《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方案》《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要求,解决占补平衡指标190余亩,流出耕地补充恢复1000余亩,完成2023年度耕地流出恢复整改工作,确保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有效提升经开区耕地保护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耕地保护政策落地落实。

(39)经开区自然资源所管理经费。宣传贯彻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经开区范围内巡查监督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受理经开区范围内基层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土地权属和矿业权属纠纷的调查、取证、调节、处理,依法制止、查处土地、矿产方面的违法行为。制定《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监管共同责任机制》《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各项违法行为,降低违法率,减少财产损失。有序推进督察挂账问题整改,历年土地例行督察挂账问题39个,涉及2889.19亩15.92亿元,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历年卫片执法869.43亩违法用地挂账整改已全部组卷报省政府审查,已有814.85亩取得国有建设用地批复并完成销号。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基层安全监察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社会效益明显,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整改。

(40)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经费。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经开区国土空间整体格局,科学调整用地结构,规划布局约1700亩(约1.13平方公里)新增工矿仓储用地,保障产业用地空间。优化完善《经开区总体品质提升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构建“九山环抱、两环并行、一轴两廊、三片四区”城市空间格局。做优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巴中经开化工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选址安全评估》,结合规划四十四路现状问题和发展需求,编制巴中经开区规划四十四路区域河道生态修复规划,通过生态修复解决行洪安全、规范弃土管理、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建设项目土地整理成本,化解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品质。开展巴中经开区绿道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全域绿道系统,构建城乡融合、蓝绸绿网、融绿入园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经开区保峰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一期)、经开区产业道路(省道S409连接线)等22个重点项目落实了规划选址。

(41)经开区地质灾害防治配套经费。为宣传贯彻《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14〕80号)、《巴中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巴国土资发〔2015〕81号)等相关规定,结合局内《财务管理制度》,2023年申报项目地质灾害防治配套经费40万元。通过该项目实施,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和防治项目建设。实施工程治理4处,开展应急处置3处,实现11年地质灾害防治“零伤亡”。

2.部门职责完成情况。

(1)持续完善规划体系。一是总体规划按期报审。巴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3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市级审查,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全市29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县级审查,待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二是详规编修全面启动。先后完成16个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全面启动市中心城区12个单元和区域详细规划修编及调整工作。同时,对涉及空间落地的各类专项规划进行全面清理,目前,已清理确定继续沿用专项规划17个、需修编专项规划6个、建议新编专项规划8个。三是规划实施严格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详细规划调整管理规定,明确规划调整的正负清单和程序清单,规范规划调整程序。积极支持省政府派驻巴中督察员工作,各县区派驻督察员全面覆盖,加强规划实施巡查监督。今年共开展规划监督巡察148批次,精准监测项目22个,移交问题5个,规划执法查处案件30起,有力维护了规划权威。

(2)严格耕地资源保护。一是健全田长制工作体系。挂牌成立市田长制办公室,印发《巴中市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巴中市田长制运行规则(试行)》等制度,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设立田长3650名、网格员8525名,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推行“三长联巡”模式,与田长、林长、河长联合开展工作,实行三长联动、一巡三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田长、网格员开展动态巡田33万余次,发现问题线索164个,已全部处理。二是全力保障“两个平衡”。严格执行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加强占补平衡监管和考核,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全部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力保全市耕地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成立5个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2022年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开展“回头看”,对2022年度变更调查10.06万亩疑似流出耕地图斑逐一核实。2022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显示,2022年度耕地面积较2021年度增加1.54万亩。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监管机制,对重点问题实行“一问题一方案”,对典型问题坚持既处理事又处理人,提高保护耕地执法震慑力。2022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8类53个问题,截至目前,已整改34个问题,个数整改率为64.15%;历年土地例行督察问题403个,已整改393个问题,个数整改率为97.52%;完成全市178个465.9亩(耕地386.1亩)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改并报省厅销号;持续加快重大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有力遏制了耕地“非农化”。

(3)分类强化要素保障。一是着力保障项目用地。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在编国土空间规划并实行用地优先序,建立专项规划工作专班,盘活低效用地,全市批而未供已处置10860亩、闲置土地已处置2486亩,处置率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探索“政企互信+企业诚信”的“双信地”土地出让模式,全面推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全市已获省政府批复25批次215.5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99.02公顷。二是有序供应建设用地。及时组织编制并发布《巴中市中心城区202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出让计划》。注重产业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精准高效保障文旅、康养等重大项目用地,将省市级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65宗2504.35亩,实现土地价款21.63亿元。三是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先后完成南江、通江、平昌3个县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巴中市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实施方案》,选定15个区块作为优选靶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区块总面积75.9平方公里,预算费用481.76万元。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内53宗矿业权退出任务;依据省厅批复的矿产资源规划已对通江县刀背梁制灰用石灰岩矿进行出让,成交价3350万元。

(4)抓好试点深化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制定《巴中市南江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试点工作推进方案》,首批出让2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8.98亩,实现流转收入327.22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二是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进一步明确县区政府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清单式强力推动,全市重点区域的7个自然保护地、141个水库、73条河流、35个矿产和181个森林在年底前均能达到登记条件。三是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恩阳区通过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走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恩阳”新路径,项目已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柳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余亩,优化永农布局4000公顷。四是完成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委托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森林资源资产处置、配置规则和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并探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作价出资,充分显化资产价值,对试点的两个国有林场进行调查确权,核定两个国有林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达8.05亿元,有力促进地方文旅产业发展。

(5)深入践行惠民利民。一是办好民生实事。深化“三房并治”成果,加快推动 “问题楼盘”化解处置,采取“证缴分离”等方式,累计化解“登记难”楼盘201个,8.4万户中已有7.7万户达到登记条件,5.06万户领到不动产登记证书。二是持续推进增减挂钩。截至目前,全市经省厅批准的增减挂钩项目区达487个,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和85%以上的脱贫村。全市累计投资105.88亿元,建成农民集中安置点2617个,建设农民新居4.3万余套,累计实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市对外交易2.94万亩,流转收入87.8亿元。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一网通办”所涉考核指标均达标,256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接入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房屋交易、纳税、不动产登记环节窗口整合和业务集成,全面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通过一窗受理平台办理业务239件,水电气联动过户1581件,所有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在2023年开展的对全省各个市州2022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登记财产”指标考核排名位列全省优秀等次。

(6)聚力防范安全风险。一是严防地质灾害。汛期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565处、核销隐患点315处、排查专业监测点1240处、排查在建工程项目101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2378场次,培训人员4.4万余人,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夜间、“三断”等特殊情境演练1707场,参演群众达3.6万余人。加快项目实施,今年争取中央综合防治补助资金4037万元,全面启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44处、排危除险项目73处、避险搬迁491户、地灾治理工程民生任务6处。南江“8·25”玉皇街后山崩塌避险案例、通江县“9·28”空山镇龙池村青子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入选全国地灾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并获得自然资源部和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二是严管安全生产。统筹抓好自然资源领域和规划安全生产工作。南江县五铜包铁矿“2·26”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参与事故调查,同时结合部门职能职责,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在建工程项目、地灾隐患等重点领域问题隐患,并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确保真改实改、彻底整改。今年以来,全市共计派出检查组202人次,排查隐患问题259处,目前已完成整改226处。三是维护和谐稳定。着力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健全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工作制度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扎实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专项活动,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共办理信访事项97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132件,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9%。

四、评价结论

根据《2023年市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得分101分,绩效评价结果为优。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较慢,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部分项目绩效指标设置不够清晰。

(二)改进建议。一是强化预算执行,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不断提高资金支付率,确保项目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学习,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规、制度、文件精神,从而提高对预算、绩效评价等财务工作的重视。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项目管理程序化,实现项目申报、实施、拨付、评价全流程监督与控制,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改进建议。一是强化预算执行,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不断提高资金支付率,确保项目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学习,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规、制度、文件精神,从而提高对预算、绩效评价等财务工作的重视。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项目管理程序化,实现项目申报、实施、拨付、评价全流程监督与控制,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6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